|
【佛山陶瓷网】职业倦怠隐藏心理危机 危机职业心理 |
【weiji】2010-9-7发表: 职业倦怠隐藏心理危机 危机职业心理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,各种矛盾冲突引发了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。其中,重性精神病患者达1600多万,有心理障碍者数量更加庞大。最近,富士康事件让全社会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。然而,解决心理问题光靠 职业倦怠隐藏心理危机 危机职业心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,各种矛盾冲突引发了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。其中,重性精神病患者达1600多万,有心理障碍者数量更加庞大。最近,富士康事件让全社会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。然而,解决心理问题光靠心理医生是不够的,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。从本期开始,本版将陆续推出“关注心理健康”系列报道。 ——编者 “80后”员工抗挫折能力低 “一个企业的员工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这么频繁地跳楼自杀,确实暴露了企业转型中的员工心理危机问题。”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系主任、心理学教授孙红说。 她分析,从富士康企业本身来看,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,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。“在单调的流水线上作业,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,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,让员工自我感觉就是一台工作的机器。”她认为,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满足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年轻员工的心理需求。 逆商过低使新一代年轻工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并寻求自杀以解脱。逆商(adversity quotient)全称逆境商数,或叫挫折商,用以预测人的抗挫折能力。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,即面对挫折、摆脱困境和战胜困难的能力。从农村到城市的落差、家庭到社会的落差、理想到现实的落差让这些年轻人无所适从,在企业里也无从宣泄,最终导致接连跳楼事件。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首席专家、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保福认为,在社会转型期,各种压力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心理与行为。富士康跳楼事件、佛山本田工人罢工等事件直接体现或折射社会冲突的现实压力,不仅对当事者的情感、心理人格造成严重伤害和扭曲,而且还对社会大众的心理与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甚至负面诱导。 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北京某医院急诊科化验室的护士小刘,有一次给一名患儿抽血,孩子因害怕大哭,其母亲便开口大骂小刘,此后小刘在工作中郁郁寡欢。在几个月后讲述时,依然泪流不止。 水利系统某单位对职工心理和谐状况专门做过一次问卷调查。调查显示,33.85%的人认为自己经常处于郁闷情绪之中,10.59%的人认为自己经常处于无聊情绪当中,7.49%的人认为自己常常处于烦躁情绪之中。 李保福说,员工所承受的职场压力、社会压力和个体压力比其他人群更大,从而长期处于疲劳、烦躁、压抑的精神状态中。 养家糊口的压力、工资报酬不合理的压力、人际关系压力、工作繁忙的压力,以及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,都属于职业压力;来自家庭的压力、个人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等等,属于个体压力。加上社会压力,三种压力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,交互作用于企业员工,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。 首先是心理变化,最突出的是情绪、记忆思维方面的变化,焦虑、烦躁、紧张、郁闷、情绪低落、悲观失望、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,严重者出现抑郁倾向最后发展成抑郁症,或是强迫症、焦虑症、恐惧症等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国内职场员工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倾向。 其次是身体变化,可能出现头痛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肠胃溃疡、失眠、癌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。来自美国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,人类90%的健康问题与压力状况密切相关。 最后是行为上的变化,表现为吸烟次数增多,喝酒解愁、无端地发脾气、不关心子女和家人、工作效率低、离职、缺勤、迟到、旷工、总去卫生间、过食、吸毒、自杀等。 孙红说:“现代社会,各行各业的员工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。一个人自己内心力量是否足够强大、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良好,是判断一个人逆商高低、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。” 员工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企业效率和效益,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,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。 职业倦怠成为心理健康死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《中国“工作倦怠指数”调查结果》发现,有70%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;《中国员工心理健康》调查结果表明,有25.04%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。 但是,在我国,员工的心理问题较少被关注。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执行主任王伟指出,员工以忠诚、遵从和努力作为条件来换取工作稳定性的情况已不复存在,一些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,开始出现职业倦怠、精神萎靡。这些心理健康的死角,却被我们很多标榜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员工第一”的企业忽略了。 自从2007年开始,孙红带领团队在北京世纪坛医院、石景山医院、宣武医院先后给医护人员实施免费的员工援助计划。但是孙红发现,接受服务的多为护士、低年资医生,管理者往往意识不到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重要性。 “这其中有文化观念因素、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。”孙红说。人们普遍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,是一件羞耻的事情。另外,社会上一些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的组织要价很高,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不肯为此投入太多。实际上美国有调查显示,企业为员工投入1美元,可节省运营成本5—16美元。 近日,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正式启动。该工程是以国外的员工援助计划为基础,并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一个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。工程心理学专家团队将深入签约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。如今,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已有签约心理机构600多个,签约心理工作者数千人。近百家企业成为签约客户,主要涉及通讯、金融、销售、it、冶金等行业。 上世纪80年代,国际公认的员工援助计划由美国进入中国,从2001年起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心理培训,但规模不大,也非常零散。孙红认为,应加强领导层对员工心理危机问题的认识,纠正民众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,加大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参与力度,同时还要解决员工援助计划的本土化问题。 |